清晨五点三十分,读完《罪与罚》最后一章,我茅塞顿开,如忽逢桃花林,豁然开朗,600多页冗长的心理描述,让艰难的阅读在这一刻烟消云散。我不禁惊呼陀思妥耶夫斯基伟大的思想——生活的苦难是人的受苦,只有经历过苦难才能懂得生活的可贵,美好的生活需要代价,更需要苦难。
陀思妥耶夫斯基,一个被判处死刑流放西伯利亚的人,体验过罪行、经历过生死,对“罪”与“罚”最有深刻体会。《罪与罚》表现的是悔过与罪行、思想与信仰的斗争,也可以理解为不切实际的圣人思想与真实生活的斗争。
整本书653页,讲述了一件极其简单的案件。即使读到600页,总体感觉还是啰嗦,全都是冗长的心理描写,和自己对话、虚拟和别人对话。我看到的只是主人公复杂矛盾的内心纠葛,与警察斗嘴理论、与自己纠缠斗争。但像他这样一个犯罪菜鸟,却自以为很高明,从一开始就被扼住了喉咙,他的所有活动相当于飞蛾绕着烛火飞来飞去,等待他的只有死亡。情节的拖沓、主人公的自大让人抓狂,但是到了最后一章,犹如尘封的金子,光芒洒落,惊呼伟大。阅读的困难犹如生活的受苦,犹如救赎,换来了甜美爱情、美好阳光。
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把自己同凯撒、拿破仑相比,一心想成为可以改变规矩、制定规则的人,想要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伟大事业,而在通向伟大的进程中犯一点罪都是可以原谅的,因为所谓的罪行只是在清除旧制度的障碍而已。他沉浸于这样的思想而不能自拔,高高在上的优越感与现实社会背道而驰,与身边人格格不入,对迎面而来的亲情、爱情、友情若即若离,总认为自己应该是凌驾于一切尘世的圣人,他与这个世界之间有一条不可逾越的深渊。但是无论多么伟大的圣人,总抵不过烟火气的柴米油盐,他的罪行没有那么伟大的理由,仅仅只是吃不饱穿不暖而已,他的理论说辞都只是在为自己的罪行开脱,他所谓的信念和理想只不过是虚伪的借口。
坚强的意志、伟大的思想,在事实面前不堪一击。最终,拉斯柯尔尼科夫在妹妹、情人的引导和警察的威胁下,看到了负隅顽抗的徒劳和那可笑的被识破的自信自尊不值一提,发现唯一的出路就是去往西伯利亚。
即使流放西伯利亚,拉斯柯尔尼科夫依然保留着那份高高在上的自尊,丝毫看不起那些粗鄙的罪人们,哪怕是索尼娅的爱也没有将他融化。直到看到河流隔开的自由之地辽阔无边、洒满阳光,飘荡着悠扬的歌声,最重要的是洋溢着自由的气息——这份美好与自己只隔着一条河流,也是自己的信念与社会的一道深渊。要想跨过这条河流,必须先填平思想的深渊,正视所处的生活和身边的感情,终于他伸出手抓住了爱情,点燃了生活的希冀和光明。
直到此时,拉斯柯尔尼科夫才真正成为一个生活的人。即使身陷囹圄,依然自由幸福,迎接他的是美好的全新生活,因为他已经为此付出了代价。
直到此刻,拉斯柯尔尼科夫才真正相信,生活不能靠虚无缥缈的圣人思想,伟大的事业需要脚踏实地的生活。
(作者单位:集团公司网络舆情监测服务中心)